首页 > 文章 > 内科 > 神经内科

偏头痛发病机制相关的几个学说

阅读:430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

偏头痛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有关的几个学说如下:

研究发现,偏头痛发作期患者血小板中5-羟色胺浓度下降,而尿中5-羟色胺代谢物5-羟色胺羟吲哚乙酸增加。脑干中5-羟色胺能神经元及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可调节颅内血管舒缩。

在偏头痛患者体内可检测到由三叉神经所释放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为强烈的血管扩张药。学者认为三叉神经分布于涉痛区域,偏头痛可能就是一种神经源性炎症。

中脑水管周围及第四脑室室底灰质含有大量与镇痛有关的内源性阿片肽类物质,正常情况下,这些物质通过对疼痛传入的调节而起镇痛作用。多数报道显示偏头痛患者脑脊液或血浆中β-内啡肽或其类似物降低,提示偏头痛患者存在内源性疼痛控制系统障碍。

自主功能障碍很早即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瞬时心率变异及心血管反射研究显示,偏头痛患者存在交感功能低下。24小时动态心率变异研究提示,偏头痛患者存在交感、副交感功能平衡障碍。

偏头痛患者具有肯定的家族聚集性倾向,遗传因素最明显,偏瘫型偏头痛家族基因缺陷与19号染色体标志点有关,或者家族性偏瘫型偏头痛存在基因的变异。

偏头痛的视觉先兆是由于皮质神经元活动由枕叶向额叶的扩布抑制造成的,血管痉挛更像是视网膜性偏头痛的始动原因,一些患者经历短暂的单眼失明,于发作期检查,可发现视网膜动脉的痉挛,并且对抗血管痉挛剂有反应。

相关文章推荐
  • 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阅读:667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现在迄今为止,没有一致的结论,一般认为是未知的抗原进入到人体之后,首先被巨噬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
  •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机制 阅读:180
    后天一般都是由于摄入不够,如含维生素D比较高的肝肉类,还有丢失的比较多,如长期腹泻、吸收不好、食物过敏,都是由于这些主要
  • 痛风的机制 阅读:1000
    痛风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这些年有水涨船高之事,发病的病人越来越多。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如果嘌呤代谢障碍,血尿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措施 阅读:190
    做好机械通气相关的护理,比如气管套管大小要合适,要固定妥善,防止脱出,适时有效的吸痰,及时缓解气道的情况,加强气道湿化,
  • 肺水肿引起呼吸衰竭的机制 阅读:1.40k
    肺泡通气量减少时,空气中的氧不能进入肺泡,使氧气下降而肺泡内的二氧化碳不能及时排出体外,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是引起呼衰的基
  • 肝硬化腹水的形成机制 阅读:221
    再者与血浆胶体渗透压密切相关,如果下降会导致低蛋白血症,在腹腔内则会形成腹水。有效血容量不足也会引起高心输出量以及低外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