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外科 > 肝胆外科

闫涛副主任医师
肝胆外科
火箭军总医院
预约挂号

胆结石常见的发病原因

阅读:597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

胆结石(cholelitliasis)也称胆石病,系指因胆汁郁积、胆道感染及胆固醇代谢失调等多种因素作用而在胆道系统内形成结石的病变。可发生于胆囊、肝内胆管和胆总管,其种类和成分不完全相同。因代谢失调而形成的结石多为胆固醇结石,其好发部位多在胆囊内;因胆道感染、寄生虫致胆道发生炎症而形成的结石多为胆色素结石,其好发部位多在肝胆管内。胆石症是引起胆道炎症的原因之一,而胆道炎症时,炎性渗出物、胆汁化学成分的改变等因素,均可促使胆石的形成或增大,两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胆石症在我国自然人群的发病率为1%-10%,故本病是我国常见多发病之一。本病极少发生于小儿,但也有新生儿发生胆囊结石的个案报道。20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明显地增高,到45岁发病达高峰,因此,其发病年龄以20-45岁最为多见。男女皆可发病,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为1:3-1:4。不同地区胆石症的发病率有一定的差别,而且胆石病的种类也有差异。欧美等国家的胆石症相当普遍,胆囊结石明显高于胆管结石,而亚洲东部和南部地区,尤其在农村,胆管结石较多见。近年来,胆囊结石的发病较胆管结石有明显增多。在我国南方,胆管结石较多见,而北方和西北地区胆囊结石较多发。城市的胆囊结石发病率明显高于农村。以往农村胆管结石的发病率较高,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卫生条件的改善,农村胆囊结石的发病率也有增高趋势,胆石症在我国急腹症发病中约占第3位或第4位。此外,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城市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结石为68.3%,农村以胆红素为主的混合结石占68%,而胆固醇为主的结石84%发生于胆囊,胆红素为主的混合结石71%发生于肝胆管。

1、引起胆结石的病理因素

(1)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可能因素:任何原因导致胆汁脂代谢障碍,均有可能引起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①年龄:不论何种类型的结石在婴幼儿几乎未有见到,在青春期以前也极罕见,其结石随年龄增长日益多见,尤其是在女性,高峰年龄在40-60岁。、

②性别:胆固醇结石在女性多见,可能与总胆汁酸盐池减少及胆固醇饱和度增加有关。内源性雌激素及孕酮均对胆汁脂代谢以及对胆囊与肠平滑肌功能起明显作用,特别是在月经及妊娠期。应用口服避孕药(固醇类)与胆固醇结石明显相关。

③遗传及种族因素:胆固醇结石可集中发生于许多同一家族的成员并延续数代。在不同国家及文化的人群中发病率有所不同。

④肥胖症:许多肥胖病人有高胆固醇结石发生率,同时有胆固醇超饱和的胆汁。

⑤饮食:由于在不同国家与民族间饮食习惯及食物种类的不同使胆结石及动脉硬化的发生率也有明显差别。一般来说,进高热量饮食者常增加胆固醇的分泌,合并高胆结石发生率。此外,饮食频度及禁食时限均影响胆囊运动功能,可导致胆囊排空频率及肝肠循环的胆汁酸盐池增加或是引起胆汁在胆囊内滞留及肝肠循环缓慢导致有效胆汁酸盐池缩小。有实验证明胆囊排空频率增加将会减少饮食造成的胆固醇结石。

⑥药物作用:由于肝脏是各种内源性或外源性激素及药物的主要代谢及排泄处,因此许多药物都可能对肝细胞分泌胆汁的成分有很大影响。有许多药物如各种降脂药包括消胆胺、安妥明、落酸、D一甲状腺素等可直接影响到胆固醇及胆汁酸代谢,长期服用这些药物有增加成石胆汁及胆固醇结石的发生率。

⑦胆囊运动功能障碍:胃次全切术后影响胆囊运动功能造成胆汁的滞留有利于胆固醇沉淀及结石形成。

(2)胆色素结石形成的可能因素

①感染:多年来人们认为胆道系统的感染与胆结石(尤其是色素性结石)的形成有关。临床上我们常见到胆道蛔虫症与胆石形成的关系,许多色素石的核正常为蛔虫尸体或虫卵。

②饮食因素:许多理论与实践说明了饮食中过多的胆固醇摄入与胆石形成有关。低蛋白及低脂肪食者比高脂肪食者易患胆色素性结石,可能是通过改变胆汁成分尤其是胆汁酸成分而致。

③肝病及溶血性疾病:临床实践证实肝硬化特别是酒精中毒性者易于发生胆红素钙及碳酸钙结石。溶血性贫血者,由于从胆囊上皮或肝细胞产生的β-葡萄糖醛酸酶增加,使胆红素酶性水解增加导致大量未结合胆红素的产生于胆囊内,使黑色结石形成。

④年龄与性别:根据临床实践所见,胆色素结石在两性问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其发生率似与年龄增长有关联,即随年龄增长其发生率亦增加,其原因尚不十分清楚。

⑤胆汁滞留:任何引起胆道系统胆汁滞留的原因均可有利于胆色素性结石的发生,例如手术性或炎症性的胆管(肝内或外)的狭窄,Oddi氏括约肌功能障碍,乏特氏乳头狭窄等均可使胆汁淤积,有利于发生感染及胆色素性结石形成。

⑥胆汁中粘度及出变化:根据一些研究结果证明胆色素结石者的胆囊及肝胆管内胆汁粘度及出值均较正常者为低,说明在非结合胆红素与钙结合形成胆红素钙时只是为成石提供必要的条件。

2、临床表现

胆石症的临床表现取决于胆石发生的部位,有原发于胆囊、胆总管和肝内胆管,也有同时发生在胆囊与胆管,或同时发生在胆总管和肝胆管。

〈1〉胆囊结石

胆囊内的结石一般不产生绞痛,但由于胃肠道及胆道功能障碍,胃及胆囊排空延缓,间接影响胰腺的功能,可在中上腹或右上腹产生饱问感,有时胃部有灼热、暖气、吐酸及腹胀,在摄取油腻食物后更加显著。有不少人认为,消化不良患者中,40%是由于胆道疾病所致。胆石症伴有胆道感染时可有发热、右上腹疼痛及胆囊部位的压痛。胆囊多不肿大,不能触及;如结石巨大或数多且粘着于增厚的胆囊底部位则可触及;如结石伴有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右上腹可出现绞痛,亦可高热、呕吐、黄疽等。胆囊结石多不出现黄疽,若有黄疽,多由于炎症波及奥狄氏括约肌及肝脏,使胆汁排泄不畅所致。有不少胆囊结石患者可无任何症状与体征,只在健康检查时发现,此称无症状性结石。

〈2〉胆囊管结石

结石阻塞胆囊管时,除产生绞痛外,可引起胆囊膨胀。在慢性病例中,由于结石长期嵌顿于胆囊管,或胆囊管的短痕性狭窄,胆囊常极度膨胀,囊内充满稀粘液(胆囊积液),右上腹可触及肿大的胆囊。如伴有细菌感染,可产生胆囊积脓。由于胆囊内压力增高,胆囊发炎或供血受阻,可引起胆囊壁坏疽与穿孔、胆囊周围脓肿、弥漫性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此时患者除表现剧烈绞痛外,常伴有高热、腹胀、腹腔积液,水和电解质紊乱,腹肌紧张、腹膜刺激征等症状,由于胆液流入腹腔导致大量失水、内脏水肿,形成化脓性腹膜炎,患者极易出现休克,临床需急症处理。

〈3〉胆总管结石

胆总管内的结石可来自胆囊亦可原发于胆总管。胆石初入总胆管或由于扩张的总胆管移至壶腹部时,常产生绞痛,可伴有阻塞性黄疽。有时胆石可在胆总管下段与胆道口壶腹之间上下移动,发生间隙性梗阻及胆管炎。高胆总管梗阻引起急性阻塞性化脓性胆管炎时,则黄值加重、寒战、高热、白细胞升高,甚至出现血压下降、谁妄昏迷等中毒性休克现象。当胆石移动位置或自胆道口壶腹排出时,黄疽及高热症状可趋消退。胆管感染及梗阻可累及肝脏,并发肝炎、肝脏肿、肝静脉血栓形成及胆汁性肝硬变,引起肝肿大、腹水、脾肿大及出血等症状。胆石嵌入胆道口壶腹时,表现持久性的黄疽且伴皮肤搔痒。除在持久性黄疽发生前常有绞痛外,通常不发生绞痛。由于慢性胆汁郁积及胆石并存的胆道感染,常引起梗阻性胆汁性肝硬变,临床表现除明显黄值外,还有腹胀、腹水、肝脾肿大、出血甚至昏迷等症状。此外,由于胆道口壶腹部梗阻,胆汁可返流至胰管而引起急慢性胰腺炎,表现左上腹痛,恶心呕吐,便秘,黄疽及血清或尿淀粉酶升高等症状。

〈4〉肝内胆管结石

肝内胆管结石是指肝内胆管系统内的结石,多数伴有总胆管结石。结石可原发于肝内,并可继发于胆总管或其它原因所致的肝管狭窄部位。胆石可散在于左右肝叶的各级胆管内或尚限于肝内一处或数处。不同部位的结石,其放射疼痛的位置不同。肝右后叶的胆管结石疼痛放射至右肩、背部,左肝管结石疼痛放射至剑突下及胸部。患者自幼年即有多次腹痛,畏寒发热,黄值发作的病史,肝功能有损害,而胆囊功能可能正常。本病的并发症多且较严重。较常见的有肝内化脓性胆管炎、肝脓肿、胆囊出血等。此外,肝内结石的脱落,是造成肝外胆管术后短期内复发即所谓"残余结石"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有人发现1/3的肝胆管结石病例,其大胆管上有轻重程度不同的细胞增生,认为这是癌前病变。

胆石急性发作过后,多数病人进入慢性状态,有发病诱因还会再次发作。在两次发作中间可完全没有症状,即转为间歇期。间歇期多表现为胃肠道反射症状,如上腹部出现颇似溃疡病的周期性饥饿痛,胃部有压迫感、饱问感、食欲不振,有的可见吐酸、恶心、呕吐,还可出现与饮食无关的上腹部隐痛,钝痛、牵涉痛;更有感到胸闷背痛者,偶可误诊为冠心病。多数患者胆囊区、胃俞区有压痛。如有饮食不当,精神刺激或过度病劳等诱因,即可引起急性发作,由不典型而进入典型的胆绞痛。

〈5〉胆道术后综合症

此外少数胆石症患者手术治疗后仍有症状如腹痛、腹泻、便秘、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暖气、黄值,有人称之为“胆道术后综合征”。我们认为其病因主要是由于残留结石、复发结石,逆流性胆管炎,肠粘连或胆管狭窄等原因所致。此类病人约占胆道手术病人的20%-30%。

3、并发症

〈1〉急性胆囊炎 可伴化脓、坏疽、瘦管形成,胆囊周围脓肿及穿孔。

〈2〉慢性胆囊炎 非常多见。

〈3〉急慢性胰腺炎 在胆石症患者的发生率约6.9%。

〈4〉胆囊癌 发生率为1.3%-7%,多见60岁以上患者,以腺癌为主。

〈5〉胆石性肠梗阻 >2.5cm大小的胆石经胆囊一十二指肠疾进入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下段嵌顿引起小肠梗阻,可有腹绞痛、呕吐、腹胀,尤多发生于老年妇女,可引起严重水电解质紊乱,不少病例因被忽略而漏诊。腹部平片和吞钡有诊断价值。

〈6〉钙盐胆汁(或石灰胆汁) 常继发于胆囊管结石或梗阻,胆囊壁肥厚伴碳酸

钙沉积,慢性胆囊炎几乎总是与之并存。它是以半液状或浆糊块形式存在,也可沉积于胆石上面。腹部平片见胆囊密度像钙密度一样应引起疑诊,如有胆管结石同时见胆囊内有园形钙密度阴影并随体位变动而改变其形状,当可肯定其诊断。治疗为胆囊切除。

〈7〉胆汁性腹膜炎、胆囊周围脓肿 胆囊穿孔后引起。

〈8〉上行性肝胆管炎、肝脓肿 感染的胆汁流人胆总管、肝管,特别是胆总管受阻的情况下,可产生以上两种疾病。

〈9〉阻塞住黄疸 胆石排入胆总管,引起Oddi氏括约肌痉挛,水肿受压则可产生绞痛。

几种常见的胆结石类疾病引发的原因为大家介绍完了。胆囊疾病的危害都很大,如果发现患上了胆结石要及时进行治疗,病情较轻时可以采用微创治疗,如果是严重的患者就必须进行手术治疗。避免胆结石发生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有效的预防,因此在生活中人们的饮食习惯要注意,防止出现胆结石。

相关文章推荐
  • 变异性哮喘的发病原因 阅读:223
    哮喘是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在春秋季节流感细菌比较多,小孩子和老年人比较容易患上哮喘,大多数哮喘如果说不及时进行治疗的话,很
  • 肺气肿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阅读:226
    肺气肿的发病原因可以由慢性支气管炎引起,就是反复的感染引起了气道的阻塞,肺的弹性减弱,我们经常给大家举个例子,就像气球,
  • 头皮银屑病的发病原因 阅读:234
    银屑病头皮还有一些特殊的地方,比如头皮容易瘙痒、头皮头发比较多,这些因素导致患者会常常不适,常常有抓挠头皮的习惯,也会进
  • 脑膜炎发病原因 阅读:254
    脑膜炎的病因包括:1.化脓性脑膜炎:是由各种化脓菌引起的脑膜炎症,常见致病菌为流感嗜血杆菌B型、脑膜炎奈瑟菌(双球菌)和
  • 昏迷的常见原因 阅读:453
    昏迷的常见原因主要包括低血糖、重症感染、脑出血等。 1、低血糖:如果患者血糖过低,一般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正常代谢,从而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抑制,患者出现昏迷症状。此时患者需要静脉输注葡萄糖,也可以静脉输入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胰升血糖激素,使血糖迅速恢复正常。 2、重症感染:如果患者有重症感染,可能会引起感染性休克,导致昏迷,此时患者可以输注抗感染药物,如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
  • 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阅读:212
    目前认为,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的发病是由于有外源物质而引起宿主发生反应,以及基因遗传和免疫失衡,这三者相互作用,而出现的疾病